首页 > 正文阅览
播放: 声色: 男声 女声
声速: < >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对外商投资企业检查活动的若干规定

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对

外商投资企业检查活动的若干规定 (厦委[1998]084号 1998年7月17日)

第一条 为了严格控制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各种检查活动,促进检查活动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我市投资软环境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减轻外商投资企业负担,根据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强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闽政[1998]11号)和厦门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厦委发[1998]00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及工作需要对我市辖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检查、评比、达标、证照年检活动适用本规定。

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统一组织的卫生、绿化、环保检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除外。

第三条 各种检查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度合理。

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总量控制,限制次数;

要力戒多而滥,力求少而精。

(二)讲求实效。

开展检查要实事求是,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目的不明确的检查坚决不搞。

提倡受检单位自查,提倡联合组织检查,能抽查的少搞普查,能用书面材料汇报的不再实地检查。

(三)廉洁守纪。

检查人员要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禁利用检查“吃拿卡要”以加重企业负担,避免扰乱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四)检查实行报备、登记和审批许可制度。

第四条 市、区政府纠风办分别负责市、区各项检查活动的审查、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检查报备、登记和审批制度。

(一)实行检查报备的项目。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或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全国、全省范围的各种检查活动,本市有关单位在接到检查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必须报同级政府纠风办备案。

对省级以上行业协会(学会)等非党政机关单位举办,并要我市参与的检查,需报分管该相关行业的市领导批准才能实施,并按上述要求到政府纠风办备案。

(二)实行检查登记的项目。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由市或区有关业务主管单位组织开展的各种常规检查活动,承办单位要向同级政府纠风办提供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并提出书面申请。

经批准后,核发有效期为三年的检查登记证,期满后重新申报,检查登记证由市政府纠风办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制发。

(三)实行检查审批的项目。

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省部署组织的各类检查、评比、达标和证照年检活动外,市、区各部门自行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达标和证照年检活动,事先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本级政府纠风办审批后,发给一次性有效的检查证。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组织各种检查活动。

第五条 严禁将检查许可证授予其他机构行使检查或指定检查代理。

第六条 各单位开展检查活动要提前申报。

属报备的,要提前三天报备;

属登记的,在登记证到期前半个月申请;

属审批的,承办部门须在开展检查一周前,将拟开展检查(评比、达标、证照年检)的目的、依据、方式、范围、内容、标准等书面向同级政府纠风办报告。

同级政府纠风办在收文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第七条 对各种类型检查(办案调查的除外)实行总量控制。

原则上每年全市性检查总数控制在2次以内,行业性的检查控制在4次以内。

各区自行组织的全区性和行业性检查总量控制在4次以内。

有权组织检查的机关每年组织的大范围检查活动不得多于3次。

每家企业一年内受检查的次数不得超过6次。

第八条 对各单位检查活动的审查,政府纠风办要进行统筹安排,根据轻重缓急,从严审批,有序进行;

对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项目,应协商确定牵头单位,联合组织,尽力避免交叉、重复检查。

不得进行同一项目或同一部门多级重复检查。

第九条 严格检查秩序。

主办单位在实施检查之前,应事先通知受检查单位,无正当理由和法定手续不得进行突击检查。

主办单位在向检查对象发出通知时,必须注明批文字号;

检查时, 一律要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许可证明,检查人员亦应佩戴行政执法标志或其他身份证明牌,文明执法。

对未按上述要求或超出审批范围进行的各种检查活动,被检查单位有权抵制并及时向政府纠风办举报。

第十条 各主办单位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内容进行,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和随意增加检查项目;

不得借机敛财,不准接受受检单位安排的宴请、游山玩水以及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接受受检查单位赠送红、礼品和纪念品。

对送检的物品,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一条 市、区政府纠风办对各单位的检查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方式分为:  (1)对报批报备程序的监督。

监督检查主办单位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是否按批准的内容、范围等要求组织进行及有没有履行登记、备案手续等情况。

(2)选择典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

对一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强经费开支大,容易诱发群众情绪和滋生不廉洁行为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发现好的经验帮助总结和宣传、推广,发现问题及时向举办单位提出改正建议直至立案查处。

第十二条 组织检查的单位及其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各种检查活动的;

(2)未经报批而擅自组织检查活动的;

(3)在组织实施检查活动时,严重超越规定范围的;

(4)向被检查单位乱收费或变相乱收费的;

(5)借检查之机“吃拿卡要”、在审批项目中“刁难设卡”或发生其他不廉洁行为的。

第十三条 市、区政府纠风办都要设立举报电话,指定专人受理受检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投诉。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